李无未教授主讲“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研究”
Body
2022年6月16日晚,“新文科与中华海外经典海外传播”系列讲座第七讲“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研究”于海琴六号A631教室开讲。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李无未教授主讲,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贾智副教授主持。
李无未教授现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负责人。曾任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2008-2018)。致力于中外汉语音韵学史、汉语史、世界汉语教育史、东亚古典文献等领域研究。在《中国语文》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宋元吉安方音研究》《日本汉语音韵学史》《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周代朝聘制度研究》《任尔西东:<国语学草创>原理》等著作。
首先,李无未教授介绍了对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的基本认识。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指的是日本学者在明治前后到1945年之间时段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目前中外学者还没有人对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进行全面研究,需要进一步确认其学术价值,并充分理解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接着,李教授从近现代汉语言文字学史布局形式及内容、综合篇、分论篇以及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等4个方面分别展开详细介绍。
第一,关于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布局形式及内容,李教授介绍了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研究的整体框架,并结合具体文献着重分析其中应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包括比较语言学、语言地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文献语言考据等。
第二,关于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研究综合篇,李教授强调了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整体性、综合性研究相关论著是关注的重点,并介绍了中日学者多种重要研究成果,如冈井慎吾《日本汉字学史》、高田时雄编《小川环树中国语讲义》、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王立达《汉语研究小史》、李庆《日本汉学史》、李无未《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江户明治编)》及《提要》等著作。
第三,关于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研究分论篇,李教授分别就汉语语法学史、音韵学史、词汇学史、文字学史文献进行专门论述。重点介绍了后藤朝太郎《文字研究》、山田房一《言语关系刊行书目》、牛岛德次《日本中国语文法研究史》、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赖惟勤《中国语音韵研究文献目录》、李无未《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日本汉语音韵学史》、贝冢茂树《中古古代史学の发展》、白川静《金文学史》等研究成果。介绍与评点结合,同时亦指出了学术界对日本的中国文字学史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方面。
第四,关于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李教授提出五点内容:其一,为建立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研究整体性、综合性学术框架铺路架桥;其二,研究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可以对日本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术成就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其三,通过发掘新史料,可以弥补现有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研究之不足;其四,可以为构建系统完整的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奠定基础;其五,站在全球汉语言文字学史角度认识近现代日本汉语言文字学史研究的意义。
在随后的对谈中,许树妙助理教授由学术史上师承关系对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联想指出,师承因素对语言与文献本体也可能造成影响,如韵书文献中同义异读的形成、文献版本流传等方面。孙茂霞博士后分享从报告中获得的启发,认为学术研究必须打开国际视野,突破学科、国别等限制拓展文献资料,丰富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在提问环节,贾智副教授、徐俊刚特聘副研究员分别就日藏文献如何应用于汉语研究以及具体书目问题向李教授请教。李教授与在座师生展开充分交流与深入探讨。
最后,贾智副教授做总结发言,向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两点期望。一是期望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努力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如日语、法语等;只有打破语言障碍,才能不再借助译本,阅读海外原典。二是期望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有选择地阅读海外论文、专著,了解海外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积极开拓眼界,拓展研究思路。本次讲座在欢快气氛与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